5月9日下午,2019上海串珠文化论坛在上海玉恒堂举行,论坛吸引了大批玉器收藏爱好者前来参加。
上海宝玉石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钱振峰做主题发言。
串珠作为一种饰品已是大众流行,从古至今都可见其踪影,当你想收藏一条串珠将其佩戴在身上时,其蕴藏的文化传统和深层含义你知道吗?本文就来为大家揭秘串珠的前生今世。
串珠到底从何而来?
最初的串珠是什么样子?
串珠是如何发展的?
01
远古时期人们为了展示自己的勇敢与无畏,就把在狩猎中捕获的虎、狼等猛兽的牙齿收集在一起,用纤维类绳索或皮条串起,形成牙串饰,挂在项下。现存最早的大概要属在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上发掘的,距今约50万年前。
在新、旧石器时代的遗存中,这种饰品是很常见的,其持有者,大多为部落酋长或军事首领。春秋、战国时期,这种习俗依然存在,只是材料变成玉或者琉璃。进入周朝时期后,玉器制作的配饰开始盛行,成为贵族等级的个人标志。
02
东汉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佛教传入了中国,串珠也被赋予了佛教的意义,形成了佛珠,它是僧人和广大信众念佛的法器之一。
佛珠按用途可以分为挂珠——挂在颈上,是出家人的标志之一;持珠——是手持掐捻,用以计算念经遍数;戴珠——戴在手腕或臂上,可作为一种饰物,增加美感、威仪和自信。
03
自清代以来,因材质、色泽、雕工的精美,手串已成文人把玩之物,也是互相馈赠的礼品。可以说历史上最爱玩串珠的非清代皇宫贵族莫属。朝珠,就是清代朝服上佩戴的串珠。
▲清代朝珠(图片来自网络)
串珠也同样融入到后宫女眷的日常服饰中,可以说,朝珠兴起于朝堂之上,手串滥觞于后宫之中。根据清代宫廷后妃肖像画与晚清后妃照片,可发现有一种手串,除了戴于手腕之外,也被悬挂在衣襟扣绊。
▲清代后妃首饰:珊瑚十八子手串(图片来自故宫博物院官网)
在佛教传入后,游牧生活的女真族人就有将佛珠挂在衣襟纽扣上的习惯,既方便随身携带,又方便在诵经时捻转记数。因此清代宫廷手串,特意在佛头位置设计了挂扣,方便悬挂在纽扣上佩戴。
04
到了清末年间,串珠根本上没有太多变化,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工艺不断的发展、材料不断的丰富、器形不断的更新。真正的朝珠历经几朝几代,它的光芒如今我们只能在博物馆瞻仰了,但是它的鼻祖一一串珠,却日日在我们身边。
现今的串珠突破本身的束缚,包括观念上的束缚和创作手段上的束缚,串珠材料和设计理念的结合,这样,使串珠成为真正的艺术品收藏品,被人们所喜爱。
05
中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历史悠久,可供于串珠的材料多达几十种,而玉制串珠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玉有神秘之感,更有温暖、亲切之情。玉制的串珠备受世人喜爱与珍藏。玉为串珠赋予了更多的品质,纯洁、高尚、廉洁、宝贵。
人是情感的动物,需要情感交流与展示自我。每个时期的串珠都符合当时审美的设计,小小的串珠就贯穿起了中国的历史,如今,在这个时尚纵横、潮流引领的时代,串珠的使命仍在延续。
时代虽然不同,情感却是共通的。串珠承载着这种功能,并随着历史的发展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如今我们看到的串珠不仅仅是一件物品,更是民族文化,是过去的生活,是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
“珠圆玉润”上海串珠文化艺术展暨串珠文化高峰论坛即将在玉恒堂艺术馆隆重举办!
……………………………………………………
2019上海串珠文化艺术展
指导单位:
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
上海工艺美术行业协会
上海收藏协会
主办单位:
上海宝玉石行业协会
上海海派玉雕文化协会
安徽省玉石雕刻商会
承办单位:
大师玉雕联盟定制中心
上海玉恒堂艺术馆
媒体支持:
《国家艺术》杂志
上海一个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论坛时间:
2019年5月9日下午14:00
展览日期:
2019年5月11日—5月21日
活动地点:
玉恒堂总部
(上海市长宁区长顺路2号)